为深入贯彻“四最”营商环境建设要求,淮安区交通运输局以法治建设为切入点,聚焦市场主体需求,构建“全周期服务+全链条监管+全方位普法”工作体系,自2024年以来,已累计服务企业群众超8000人次,以法治化路径激活市场主体活力。
政策赋能,全链条服务激活市场活力。放管服改革跑出“加速度”。创新实施“高效办成交通事”专项行动,设立“淮e行”一件事集成服务专窗和“苏(速)交速办”便民点,率先实现道路运输电子证照全覆盖。去年来已办理“一件事”事项486件,同比增长45%,年审证件3059本,平均办理时限压缩60%以上。
惠企政策释放“大能量”。编制《涉企行政合规指导清单》,在客货运、驾培、维修等六大领域推行“合规体检+靶向指导”模式。建立“企业点单、部门接单”邀约响应机制,为“两客一危”等重点企业提供合规指导126次,成功助力汤始建华、海螺水泥等2家码头盘活闲置资产。
监管革新,柔性执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。规范化执法扎紧制度“篱笆墙”。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,依法公示执法信息132条,法制审核重大案件13件,行政处罚裁量合规率达100%。创新建立“执法监督云平台”,更新执法信息501条,实现执法过程全流程可追溯。柔性执法传递监管“温度计”。推行“综合查一次”改革,跨部门联合检查运输企业18家,减少重复检查频次40%。制定行政执法“三张清单”,明确35项不予处罚情形,建立“首违不罚+公益减罚+轻微免罚”梯度监管模式,现场指导整改问题89项。能力建设锻造执法“硬本领”。构建“理论培训+实战演练+案例复盘”三维培养体系,开展《行政处罚法》《行政复议法》等专题培训12场次,执法人员年参训率达200%。连续多年无行政诉讼败诉和行政复议被撤销案件发生。
普法润企,法治文化厚植发展沃土。水上服务区打造“移动普法站”。在京杭大运河淮安区段航道设立水上法律服务站,配备“法律智能一体机”,累计为船民提供法律咨询580人次,发放“航运法律明白卡”2000余份。定制化普法构建“法治生态圈”。开展“法治助企”专项行动,深入海螺水泥、福兴祥物流等重点企业送法活动24场次,编发《涉企合规手册》等资料3000余册。制作《交通惠企政策一本通》和“以案释法”普法短视频,通过行业协会、新媒体精准推送,加强政策推广度知晓度。
下一步,该局将启动“法治护航·助力营商”行动,重点推进行业治理提升、运输服务增效等六大行动,力争2025年底实现政务服务“零投诉”、行政执法“零过错”、企业合规“零盲区”的“三零”目标,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稳定、公平、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