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下古镇有着2500多年历史,是首批全国30个重点保护历史街区之一。为深入贯彻区委“大抓文旅”战略,落实“打造旅游目的地”要求,河下街道党工委依托河下古镇文旅商产业链党委,突出“党建融入古镇区域”“党建服务旅游发展”工作理念,以优质服务为主抓手,赋能古镇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。今年春节假期,河下古镇接待游客78.67万人次,同比增长60%。
服务项目建设,丰富古镇业态。河下街道围绕文旅产业发展、经营业态拓展和古镇环境提升,组建党员突击队,坚持党员冲在项目建设一线,攻坚克难,高效完成了蓝园、状元里等10个重点项目、400多户房屋收购,服务新鼎记、棕榈树下民宿等18家企业进驻经营,保障重点项目快速开工、顺利建设。
服务商户经营,聚集商气人气。近年来,在春节、劳动节、暑假、国庆等时段,河下街道组织河下集市、夜市等各类主题活动,吸引大量游客和居民。街道将“登门三问”活动和蹲点解剖行动与安全隐患排查相结合,主动为新入驻商户代办营业执照、税务登记、消防等手续,定期收集商户问题与建议,并通过联席会议解决问题。他们还组织开展“文明经营示范企业商户”评选活动,引导商户文明诚信、互帮互助、守法经营,共同助力古镇发展。
服务非遗传承,弘扬传统文化。河下街道积极推进古镇历史文化、街巷、建筑的保护和开发,如今河下老街已集聚吴鞠通中医馆、文楼汤包、李记纸扎等33个非遗及传统文化展示点。在河下街道党工委引导下,岳家茶馓、刘氏汤包参加淮安区红色主播培训,拓展网络销售渠道。结合文化惠民活动,每周在河下大舞台开展十番锣鼓、淮剧、南闸民歌、仇桥杂技等非遗展演。
服务游客游览,提升观光体验。为提升游客体验,河下街道在河下古镇党群服务中心、游客服务中心等点位打造“红色驿站”,设置主题打卡、风采展示、便民服务设施,传递党的温暖。新建和美化旅游公共卫生间,新建古镇北侧大型停车场,解决游客如厕难和停车难问题。重大节假日期间,河下街道党工委统筹各方力量,在古镇人流密集区域设置4个党员志愿服务点,为游客提供导览咨询、紧急救助等多元化服务。
服务居民生活,共享发展成果。河下街道以“群众需要在哪里,党的阵地就覆盖到哪里”为宗旨,精细划分64个微网格,网格员定期上门收集解决企业、居民提出的问题和合理诉求,累计办理困难群众社会保障、市政设施升级改造等20余项民生实事,做到“小问题不出网格、大问题不出社区”,让治理更加精细化、精准化。
河下街道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部署,持续深入做好服务项目、商户、文化、游客、居民“五篇文章”,不断拓展、延伸、建强河下古镇文旅商产业链,以优质的服务提升业主的满意度、游客的赞誉度、古镇的知名度,全力将河下古镇打造成为宜居、宜业、宜游的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。